【老字号口述史】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
百年老字号同盛祥
同盛祥总顾问马树桥口述
马树桥
钟楼附近的同盛祥鸟瞰
我叫马树桥,1951年出生,1965年刚满14岁的时候,就到了同盛祥。到同盛祥之后,我是先从当服务员开始,那时将服务员称为“跑堂”。一年后的1966年,就开始正式拜陈生杰老先生为我的师傅。
展开剩余88%陈生杰老先生,是一位自同盛祥开业时起,就一直在这里工作的老人,也可以说是同盛祥的“元老”。
马树桥与海明波
我1965年刚刚到同盛祥时,那时泡馍馆早上五点半就开门了,不管是刮风下雨,从凌晨四点开始,外面就有人排长队。那时吃泡馍要凭票,你排到跟前后,有了你就吃、没有了你就回。当时买饼的人很少,两角五买一份汤,一般人都拿那么大一个罐或者一个小点的桶来提,提回去一份,就足够一家好多口人吃。
同盛祥到现在,已经有一百零二年的历史了。我在这里工作的时间,到今年八月份就整整五十七年。可以说我的这一辈子,差不多都属于同盛祥了。到现在,我还依然保持着一大早,去肉房尝汤的习惯,因为我知道,肉汤是做好泡馍的最重要一个环节。
来源于网络
同盛祥是老店、名店,在全国也很有名气。在这里,我接待过来自四面八方,以及海内外的朋友。他们前来参观、访问和学习。台湾、香港、日本、美国的朋友,尤其是同行们,都曾来这里学习过。经过在这里的培养,他们回到各自的国家以后,很多到现在还在牛羊肉泡馍这个行当继续坚守着,有的还专门开设了以牛羊肉泡馍为主的餐馆。
我这个人,自始至终都在兢兢业业地坚守着当年所学习到的一切,早先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是踏踏实实的,后来自己独立操作甚至收徒授艺的时候,还是兢兢业业的。每个制作泡馍这一行的所有环节,从剥皮、剔骨、到漂肉,煮肉冒饭每一步我都亲力亲为、自己动手干。
1979年,西安市商贸委组织全市各大老店、名店进行业务考试,那个时候很多老店的老师傅们还都在。就在这次全西安市考试的时候,我个人获得了第一名。当时,负责考试的都是些老前辈,我出乎意料得了个第一名,心里边总觉得不踏实。因为大家学到的那些手艺,都是跟老师傅、老前辈们学的,这个行当对排资论辈还是很在意,我必须懂得尊重这些。我专门找到负责这次考试的领导,主动要求把我放在第二名或者第三名都行,将第一名让给我的师兄郭海柱了。尽管如此,我的心里还是挺自豪的。
后来我有幸进入到同盛祥的领导班子,很快当上了副经理。到1981年的时候,我又当上了同盛祥的支部书记,而后在这个位置上一下子干了差不多有30年。在此期间,操心最多的,就是每年的泡馍大赛了。电视台也在那儿现场报道。
举办大赛的目的,其实就是要把我们同盛祥的发展历程和成就,第一时间分享给所有关心企业成长的朋友。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,基本上都是我担任领导工作,尤其是1995年的改造,从钟鼓楼广场开建之后,就把同盛祥挪到广场的后边了,我觉得政府的支持力度的确是很大的。由于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,同盛祥每一次大规模的改造,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。
说了那么多,其实还都是管理方面的工作,而我真正引以为豪的,还是在同盛祥负责过接待的那些事。毫不夸张地说,过去的几十年,就是我负责接待的几十年,那时,只要来了贵宾,单位都会指名让我去负责冒饭和接待。
年轻有为的领导班子成员
到了2011年,也就是我六十岁该退休的时候,谁料第二年又让我来当老总,于是自己又接着干了两年多,最终因为个人的身体情况卸任了。从那以后,直到现在我还在公司这儿,获得一个“总顾问”的头衔,主要的工作,就是带领眼下这些年轻人,继续把泡馍技艺学好。
说到培养人才这一块,不仅西北五省的很多同行这几十年来同盛祥学过,最早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,就有人来这儿学。说到底,就是大家都认同盛祥这个牌子。
1966年,同盛祥欢送马应祥赴云南传授泡馍技术前排左起:薛存理、陈生杰、马应祥、贾永宽、马宗堂、马文清,二排左起:铁宗选、白景亭、李汉英、张淑贤、孙忠祥、张随印、马树桥,三排左起:马文平、王四运、郭海柱、苏留根、马世英、白文义。
从同盛祥一百零二年的历史来看,在牛羊肉泡馍这门技艺的传承上,已不知不觉发展到了第五代。我师傅陈生杰属于第一代,还有和他差不多同时代的张文祥;下来就是以贾永宽、马世英、孙庆贤、马志正为代表的第二代;再下来就是包括我在内还有郭海柱、孙忠祥、铁启武、马光荣等为代表的第三代。
现今的同盛祥已经开始培养第五代了,而第四代中的马桂军、海明波、乌平也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,李龙、孙强等第五代,目前也在茁壮成长。这里的传承,不仅包括对同盛祥后来者的培养,而且还要负责对外的技术指导,其中不但有国企的,还有个别私企的,但总的是争取把质量这一块做好,是大家的共同愿望。
马树桥(左一)与一同参加工作的发小合影
今年已经七十出头的我,始终都觉得,自己这几十年的工作值了。为什么这样说?到底值在哪里?因为同盛祥这块牌子,可以说是金字招牌。工作在这里的我们,第一使命就是确保同盛祥的这块牌子不能倒,也不会倒。回过头来,又发现我这个人的一辈子,始终都离不开,也忘不了这个单位。
马树桥接受口述历史课题组采访
年龄大了心心念念的,都是要好好培养底下的年轻人,从技术各个方面都要培养,连领导班子的成员都要培养。我确实觉得这辈子,活得很高兴,起码单位这块金子招牌还一直保持着,一直都在传承着,未来它还会是我们清真餐饮行业中的一个大店、名店和老店。
马树桥(中)与口述史课题组工作人员合影
马树桥(前排左一)与陕西民族经济文化促进会领导合影
载:莲湖区政协文史资料第十六辑《莲湖老字号·非遗辑录》封面设计:白东昊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
发布于:浙江省恒运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